楊杰,初中文化,自學成才,先后榮獲全國勞動模范、國家級技能大師、中國高技能人才楷模、全國自學成才十佳標兵等榮譽稱號,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。以他名字命名的“楊杰講堂”,是首批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。
對話人:記者吳林紅
黨的十八大代表、全國勞動模范、淮北礦業集團朔里煤礦高級技師楊杰
黨的十八大代表、安徽師范大學政法學院教授房玫
刻苦自學啃“天書”
記者:“五一”勞動節即將來臨,中華全國總工會決定在廣大職工中開展“中國夢勞動美”主題活動。今天,我們有幸邀請到你們兩位與大家一起暢談“中國夢”和勞模精神。楊杰,你是哪一年參加工作,當時具體做什么?
楊杰:我1984年初中畢業參加工作,分到(煤礦)副井車房做一名絞車司機。
記者:什么事情促使你刻苦自學?
楊杰:在煤礦一線生產實踐中,我逐漸明白一個道理:一個人可以沒有文憑,但不能沒有水平。師傅曾經給我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:某礦副井一名絞車司機,沒能及時發現絞車制動系統故障,導致一起數人墜井身亡、十多人受傷的慘劇。這個故事震撼了我,想到礦工們上下井的生命安全捏在自己手中,危機感、責任感油然而生。我下定決心要學好技術。
記者:初中畢業自學肯定相當難,你是怎么堅持下來的?
楊杰:不甘平庸的信念讓我堅持下來。說實話,那些設備結構、工作原理圖,對只有初中文化的我來說簡直就是“天書”。但我沒有打退堂鼓,而是給自己制定了詳細的學習計劃,上班時虛心向師傅、工程技術人員請教,下班后一頭鉆進書堆里,咬牙啃完20多本專業書籍,記下數百個電子元件符號和電路圖,積累了30多萬字的讀書筆記。
房玫:從初中文化的普通工人到身懷絕技的“機電大王”,楊杰自學成才的奮斗歷程令人難忘,他堅忍不拔的拼搏精神值得學習,F代產業工人不僅僅要愛崗敬業、吃苦耐勞,更要有創新精神和技術革新能力,這是現代產業發展提出的新要求。
記者:說說你創造的突出業績吧。
楊杰:參加工作以來,我進行大小革新230多項,其中1項達到世界先進水平,2項刷新全國紀錄,2項填補全國煤炭行業空白,創造經濟效益高達9000多萬元。我也因此有幸成為全省唯一一位獲得“中華技能大獎”及“中國高技能人才楷!钡穆毠。
房玫: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。隨著時代發展,當代勞!凹夹g含量”越來越高,表明我國科學技術對現代生產力發展貢獻率愈來愈高,表明勞模專業素質科學化程度愈來愈高。
不怕別人“搶飯碗”
記者:我發現你很忙,還有時間堅持學習嗎?
楊杰:機電設備更新換代越來越快,讓我有應接不暇的感覺,需要學習的技術太多。但我堅信,只要肯學肯鉆,無非是時間長短、速度快慢的問題。
記者:你2009年創建了“楊杰講堂”,這是國內首個以工人名字命名、培訓現代工業自動化控制技術技能的PLC(可編程邏輯控制器)實訓工作室,講堂有什么成果?
楊杰:“楊杰講堂”填補了全國煤炭行業PLC現代工控設備實訓的空白。 3年多來,我們成功舉辦PLC控制技術培訓班12期,培養機電設備維修電工387人,“名師帶高徒”項目16人,其中全國技術能手3名。我們開展科研攻關4項、解決技術難題11項,技術交流和服務12次,為集團公司增創經濟效益700多萬元。也正是這些培訓成果,使“楊杰講堂”成為全國首批、全省唯一國家級“技能大師工作室”。
記者:你還開設“楊杰e族”網站,開創安徽省一名普通技術工人辦網站、開講堂傳授技術的先河。你靠技術吃飯,不怕別人搶飯碗嗎?
楊杰:坦率地說,帶出技術水平比我高的人越多,我越高興!如果有越多的人搶我的飯碗,我會越高興,這正是我的成績和愿望所在。有人覺得當工人沒出路,一輩子被別人看不起,我想以我的經歷告訴大家,想讓別人看得起你,你首先自己要看得起自己,要能干出點別人干不出的成績來,干出點別人覺得你不可能干出來的成績來!這樣,企業才有希望,國家才能發展,民族才能強大。
房玫:楊杰向同行和工友們毫無保留地傳授技術和經驗,他不擔心別人搶他的飯碗,體現了甘為“人梯”的優秀品質和一心為公的精神,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忠實踐行者。
“克隆”更多“千里馬”
記者:你怎么理解“中國夢”?
楊杰:國家富強、民族復興、人民幸福,這個“中國夢”是每個中國人夢想的高度概括。沒有國家富強、民族復興,就不會有人民幸福。我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,勤奮工作,不斷創新超越,為實現“中國夢”貢獻力量。
記者:現在你的奮斗目標是什么?
楊杰:我希望能充分發揮“楊杰講堂”作用,大力培養或者說“克隆”更多高技能人才,讓越來越多的普通工人掌握最前沿的工業自動化控制技術,為安全、高效生產打下堅實的人才基礎。我要努力學習新的技術知識,總結完善好的教學方法,不斷探索新的實訓模式,以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把技術傳播給更多人,做一個燃燒自己照亮他人、毫無保留的拋磚引玉人。
房玫:從最初只知道埋頭鉆研的普通工人,到為工友傳道授業的高級技師,楊杰身上集中體現了可貴的勞模精神,愛崗敬業、爭創一流,艱苦奮斗、勇于創新,淡泊名利、甘于奉獻。這是工人階級優秀品質的集中反映,是激勵我們奮勇前進的不竭動力。
記者:你對未來有什么期盼?
楊杰:目前我國高技能人才依然匱乏,難以滿足新型工業化發展需要。希望國家從頂層設計上打通技能人才成長通道,提供更好的成長成才環境和創新創造空間。比如:設置科級、礦級、局級甚至更高等級主任技師等,吸引更多高起點人才融入技能人才隊伍,更好地激發高技能人才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活力。
房玫:“中國夢”具有最大限度為實現國家富強、民族復興、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偉大力量,無論面對多少挑戰、多大困難,始終以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積淀和歷史智慧為底蘊,給人以希望、信心和力量。 “中國夢是民族的夢,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。 ”今天我們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,在社會上形成學習勞模、尊重勞模、關愛勞模、崇尚勞模、爭當勞模的良好社會風氣,為實現“中國夢”凝聚磅礴力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