漳州的“綠”讓人印象深刻,福建第二大江九龍江橫貫全境,森林覆蓋率為64.83%,生態城市競爭力位居福建省首位。這座“高顏值”的“綠色之城”,其工業實力同樣“不容小覷”:漳州市工信局數據顯示,今年1至8月,漳州全市規模工業累計實現產值4257.6億元;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1185.9億元。
亮眼的數據背后,是漳州從工業立市,到工業強市,再到工業化提速的穩步提升。進入新時代,漳州提出“大抓工業、抓大工業”發展戰略,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競相“迸發活力”,“科技+”催生出工業新業態,挑起高質量發展的“大梁”。
“農業大市”到“工業強市”
九十九灣,閩南水鄉,一頭牽著九龍江的北溪,一頭連著九龍江的西溪。作為曾經漳州最重要的航運通道,九十九灣見證了漳州商業的繁榮與變遷。如今,燕脊飛檐的紅磚古厝變成了文旅勝地,漳州的商業重心已經外移,漳州城的經濟重地不再“一枝獨秀”,而是“遍地開花”。
將漳州的工業版圖鋪陳開來:漳州共有21個工業園區,其中4個國家級園區、8省級園區、9個縣級園區;已經形成石油化工、特殊鋼鐵、裝備制造、食品工業四大主導產業和電子信息、新材料、新能源、生物與新醫藥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,3個產業集群產值規模突破千億元,5家企業產值超百億元。
若時間回到改革開放初期,作為農業大市,漳州市幾乎是傳統農業“一統天下”,1978年工業化率為22.7%,可以說工業經濟的“底子薄”。
到了2016年,漳州規模工業產值已經突破5000億。今年6月,漳州市“大抓工業、抓大工業”三年行動計劃出臺,其中指出,漳州將用三年左右的時間,推動規模工業產值突破萬億元。這標志著漳州的三次產業將進入爆發性增長的階段。
“信心滿滿”的背后,是“久久為功”的決心。2000年起,漳州市決定將工業作為發展的主攻點,近二十年間五次確立調整工業發展,從工業立市,到工業強市,再到工業化提速,漳州工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。
進入新時代,漳州的工業經濟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。截至2018年底,漳州市規模工業增加值1531.6億元,增長9.2%,增速位居福建省第一。
今年4月,漳州召開全市工業發展、開發區建設推進會,將“大抓工業、抓大工業”定為漳州發展的戰略任務。
在會上,漳州市委書記邵玉龍指出,大抓工業,就是旗幟鮮明抓工業,堅持不懈抓工業,久久為功抓工業;就是要在統籌兼顧的情況下將人力物力財力往工業聚焦,資源匹配聚焦工業,實現工業投入產出最優化、最大化。
漳州市工信局數據顯示,今年1至8月,漳州全市規模工業產值同比增長9.2%;規模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.9%,“大抓工業、抓大工業”初顯成效。
如今,漳州正按照“大抓工業、抓大工業”的發展道路,穩步向前。
傳統產業迸發出“生機”
走進位于漳州市薌城區的三寶鋼鐵,只見廠區里樹木蔥蔥、綠草茵茵,“干凈、整潔”是整個廠區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。在三寶鋼鐵的一個車間,不見工人們“熱火朝天”的繁忙景象,取而代之的是人工智能生產線作業。
“這是三寶鋼鐵的熱軋帶鋼項目,主要生產耐腐蝕鋼!比龑毤瘓F的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說,耐腐蝕鋼是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的新技術、新產品,發展海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,尤為需要。該項目投資10.8億元,年產能200萬噸,新增產值超百億,將助力三寶成為市場的主力。

三寶鋼鐵的員工在熱軋帶鋼生產線操控臺前觀察數據林曉麗攝
從傳統的鋼鐵企業,到生產高端精品鋼的鋼鐵企業,三寶在堅持高質量發展轉型升級的這條路上“行深致遠”。
2014年,鋼鐵行業的“寒冬”襲來,整個行業同質化競爭嚴重,轉型升級迫在眉睫。三寶集團意識到“苦苦支撐顯然不可持續”,于是早做規劃,向著高端建材、高強度抗震鋼筋、核電站建設用鋼以及耐腐蝕鋼筋等高端精品鋼的方向做精、做強。
同時,三寶集團通過科技創新,達到降本增效,提高勞動生產率,實現人均產鋼1100多噸!叭龑毤瘓F不追求產能擴大,而是要把產業做精、做深!比龑毤瘓F的相關負責人表示。
“做精、做深”,這不僅是三寶集團堅守的“信條”,同樣體現在漳州實施“大抓工業、抓大工業”的行動中。漳州強調突出建鏈強鏈補鏈,如今在鋼鐵行業,漳州已經聚集了福欣特鋼、三寶鋼鐵、三鋼閩光等一批龍頭企業,即將形成產值上千億的產業集群。
除了鋼鐵這個“大物件”,漳州工業的“精細活”同樣“功力深厚”。2018年,漳州從“中國鐘表之城”晉升為“中國鐘表名城”。如今,中國每四只鐘,就有一只在漳州生產。
在漳州的鐘表產業中,恒麗電子是其中“翹楚”。2017年,恒麗電子以漳州深厚的“鐘表文化”為主題切入點,建成了福建省海絲鐘表博物館,將文化創意與特色旅游融合。
在博物館的一個展示位前,一只只“金光琉璃”機械鐘表光彩奪目,博物館的一位工作人員說,這些鐘表作品出自于國際鐘表大師之手,是中國(藍光杯.漳州)鐘表設計大賽中的獲獎作品。據介紹,自2013年起,恒麗電子推動并承辦首屆中國(藍光杯.漳州)鐘表設計大賽在漳州舉辦,目前大賽已成為國內最具影響力的鐘表設計賽事品牌之一。
放眼全球,恒麗電子有著更大的“野心”!拔覀冋诜e極推動第26屆ISO/TC114鐘表標準化國際會議在漳州召開,這是行業內規格最高的會議,對漳州鐘表業乃至漳州的知名度、影響力將極大提升!焙沱愲娮佣麻L邵躍明信心滿滿。
“科技+”為工業企業“提速”
“根據產品的編號,通過這個智能倉儲系統,一個水龍頭,甚至一顆螺絲釘,都能直接從倉庫里取出來,還能顯示產品何時生產、庫存還剩余多少!备=ㄊ〈笸ɑセ菁瘓F有限公司董事長蔡天志指著倉庫里的閥門自動倉儲系統,向記者介紹。
大通互惠是國內最大單體閥門制造企業,也是國內同行業規模最大、產品種類最全的閥門全產業鏈的生產企業。對于大中型制造企業而言,庫存成本是個讓人頭疼的問題。
在大通互惠的倉庫里,記者看到,縱橫交錯的白色鋼梁“劃出”一個個“倉儲柜”,庫存的產品分類擺放在柜中,整個倉儲柜由智能系統控制!叭羰且郧,這些庫存占地方不說,要把它們整理好,30個人都不夠!辈烫熘菊f。
早在2016年3月,大通互惠建成自動造型、綠色澆鑄、機器人機加工、自動噴漆、智能倉儲等多個行業先進的智能生產線,力圖打造大通互惠“智能工廠”。

大通互惠的智能制造生產線林曉麗攝
同時,大通互惠先后搭建起專業的無損檢測室、理化實驗室、計量實驗室、金相檢測室等專業閥門實驗室,還通過產學研合作,共同設計深海閥門、超低溫閥門等高端領域閥門優質技術。
盡管在推動“科技+”的過程中,大通互惠投入巨大成本,但是蔡天志認為這是必然的趨勢,應該早做布局,如今,收益已經初顯:大通互惠的多項創新產品技術性能指標先進,達到國際先進水平,填補了國內市場空白,可實現高端閥門國產化替代。
在位于漳州市龍文區的大閩食品,同樣因為“科技”元素受到關注。
食品工業一直以來是漳州傳統特色產業,然而走進大閩食品,最顯眼的不是晾青、殺青、揉捻、烘焙這樣的制茶生產線,而是一個國內茶企中絕無僅有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。據介紹,工作站的研發人員已經參與制定、主持承擔了國家及行業標準20多項,擁有****30多項,獲10多項科技進步獎,每年投入的科研經費占銷售額的3%以上。
茶企中的“博士后工作站”能發揮多大作用?大閩食品的工作人員介紹說,工作站與科研院校合作,自主開發的微生物發酵、膜分離、植物提取工藝等集成技術應用于生產實踐中,極大提高了產品品質,使萃取物的風味更接近產品原味,更好地保留了產品的營養成分和感官特征,滿足了客戶個性化的定制需求。
邵玉龍說,抓大工業,就是要“抓大”工業,通過優化存量,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改造提升傳統產業,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、做大做強。
不論是通過技術創新轉向高端市場,還是通過跨領域融合進入新業態,漳州的工業企業正匯聚成一曲“奮進之歌”,推動漳州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昂首向前。